促進人們正向思維
從思維根源培育社會正向動能,培養個人以積極、建設性的態度面對生活挑戰,並強化心理韌性。
期望成效︰
• 提升個人抗壓能力與幸福感,
間接促進社會整體心理健康。
• 透過「由內而外」的改變,
推動更包容、更互助的社區文化
推動社會和諧共融
消除社會中的隔閡與偏見,促進不同背景、年齡、文化及能力的群體相互理解、尊重與合作,共同營造平等包容的社會環境。將包容精神內化為社會DNA。
期望成效︰
• 短期:減少群體間的誤解與衝突,
提升社會信任感。
• 長期:塑造「差異即資產」的社會
文化,激發創新與永續發展
潛能。
共築更和平友善的 大同世界
透過協作消除衝突、深化同理心,並建立尊重、互助、永續的共生體系,從個人到群體,培養「利他」價值觀,將競爭轉化為共好,尊重多元差異。
期望成效︰
• 個人層面:人人成為「和平種子」,從家庭、職場實踐非暴力溝通。
• 宏觀層面:逐步取代「零和博弈」思維,推動政策與經濟模式向「共羸共享價值」轉型
